你知道嗎,簡歷上的“期望薪資”如果寫不好,很難有面試機會……
一般來說,HR會關心和薪資有關的三個數據:現在的薪資、要求的底線薪資、期望薪資。而在這三個數據中,很多人會混淆“底線薪資”和“期望薪資”,那么問題來了,如果給不到你的期望薪資,你還會去嗎?
不去,那么企業因為薪資而拒絕你,也是和你心意!
去,那么你給出的數字的意義就不大,還不如寫面議或者直接寫“底線薪資”。
其實,所謂的“底線薪資”和“期望薪資”,無非就在于你擺脫現狀尋求一個新工作的動機有多強!
如果你現在失業狀態,又或者對于現在的工作非常不滿,希望早點離開,迫切程度很高,那么錢已經不是第一考慮的因素了。如果給錢就干,你還是不要填這個數字了。如果你還有自己的底線,比如生存成本。這時候你給出的數字應該是底線薪資,也就是低于這個底線,我寧可沒工作或者忍受現在的環境。
如果你是在職狀態,且各方面還不錯,不是非跳槽不可,那么你給出的就是期望薪資了。比如高于現在30%,達不到這個標準,去重新適應新公司、新環境、新流程等等的成本付出以及潛在的風險因素,都不太值。
所以,你現在知道該如何填寫“期望薪資”了吧!
【轉載聲明:本網站轉載內容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,若無意中侵犯版權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刪除處理】